● 本报记者 李嫒嫒
2025年春运于2月22日结束。2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春运40天(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1%;其中,铁路客货运量、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春运同期历史新高。
充分发挥路网优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2025年春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13亿人次,同比增长6.1%,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4.15亿吨,同比增长5.4%,客货运量均创春运同期历史新高。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国铁集团充分发挥路网优势,用好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的优势,特别是利用去年新开通运营的沪苏湖、集大原高铁等新线能力及春运前投用185组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加大运力投放,客座能力同比增长8.4%,客运能力投放创春运历史新高。
同时,国铁集团动态分析铁路12306车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科学合理安排运力方案。着重提升客流集中地区和方向的运力,加大高铁主通道夜间运力投放。
另外,国铁集团还加大货运保供力度。充分利用大秦、瓦日、浩吉、兰新等主要货运通道能力,全力保障电煤、粮食、化肥、春耕和节日重点物资运输,做到优先保障、应装尽装。
民航运输需求平稳增长
2月23日,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9020万人次,日均225.5万人次,较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7.4%,累计保障航班73.9万班,日均1.85万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8.3%,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全国航班正常率94%,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加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民航春运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民航运输需求平稳增长。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需求较往年明显增长。国内热门航线集中在“4+2+N”三个圈层,“北上广蓉”四个地区间的航线仍是春运运输主干道,东北、海南两个区域及乌鲁木齐、昆明等“避寒游”“冰雪游”目的地需求旺盛,潮汕、福州、无锡、阆中等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春节特色的文旅城市旅客吞吐量显著增长。
同时,得益于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春运跨境出行需求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日均国际客运航班(往返)1921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7.1%。
二是高峰出现在春节假期。民航春运从过去的“火几天”升级为“火全月”,除了除夕当天外,春运期间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均稳定维持在200万人次以上,日运输旅客量变化趋势较往年更加平稳。
三是运输组织更加优化。民航局科学预测旅客流向,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配运力资源,春运期间日均客座率达84.5%。
四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航空公司、机场等保障单位坚持“服务运行一体化”,聚焦旅客关注的航班准点、信息变动等方面,持续优化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