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4月26日电(记者潘清)继2024年接连超过2万亿元、3万亿元后,近期境内ETF市场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渐入佳境的ETF投资中,“科创”成为布局和投资热点。
摩根资产管理25日发布的《ETF环球市场纵览》称,ETF在透明度、流动性、成本效益等方面具备优势,每日持仓披露提高标的证券可见性,交易所交易提供日内流动性,单一费用结构、较低的费率和运营创新降低了成本。此外,ETF提供多样化资产类别使得投资者更易获取,二级市场交易也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换手率。
报告显示,截至1月末全球ETF市场总数约达1.12万只,资产总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已连续15年实现资金净流入。同期亚太地区ETF资产总规模达1.8万亿美元,中国内地成为亚太地区最大ETF市场,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记者从25日举行的“博时基金走进上交所活动暨ETF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伴随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稳步落地,境内ETF市场呈现“量质齐升”态势。2024年ETF市场资金净流入1.2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至2023年总和。截至目前挂牌上市ETF数量超1100只。
蓬勃发展的境内ETF市场上,“科创”成为布局和投资热点。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科创板也是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共有28条指数、74只ETF产品,总规模达2500亿元。其中科创50ETF总规模近1660亿元,成为境内规模最大的单市场ETF。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唐屹兵在研讨会上表示,科创板行业分布契合AI发展趋势,“硬科技”领域并购重组有利于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目前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板块,未来随着研发成果的转化,科创板整体利润率或有较大提升空间。
基于对“科创”投资前景的认可,众多基金管理公司都在科创板ETF上加大了布局力度。其中博时基金推出了科创50、科创板100、科创综指三大宽基指数的ETF和联接基金,以及芯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创板行业主题ETF。
“ETF投资将成为投资人联系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联系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说。
江向阳同时表示,现阶段ETF投资仍面临一些痛点:资产不多元,单一资产收益降低、波动加大;研究不深入,股、债、商品定价逻辑各异;配置难度大,亟需个性化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运营不高效,投资人亟需更及时、专业和全面的知识陪伴,更方便、快捷的资产配置场景和模式;生态不完善,亟待形成券商、基金公司、指数公司、媒体、投资者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江向阳透露,博时基金正加快打造下一代“ETF价值赋能体系”,助力实现资产多元化、研究深度化、服务投顾化、运营体系化和生态可持续化。
据介绍,目前博时基金已初步形成“多资产、全谱系、低相关”的资产体系。ETF资产研究团队持续深度跟踪研究,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不同资产的投资属性。在推动单一产品向组合资产配置服务转型的同时,博时基金正运用数智化技术,加速客户资产配置组合服务系统的优化和迭代。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