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本面力场
最近将有一家新股申请在北交所IPO,公司全称为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股票简称岷山环能,保荐机构为德邦证券,保荐代表人为蔡畅、陈培生。
岷山环能的主业是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具体属于铅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力场君首先关注到,岷山环能2024年的毛利率只有5.42%,这还是提高了一些之后的数据,2022年和2023年还都不到5%呢。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低毛利率往往对应着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够高。虽然岷山环能披露其拥有包括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内的3项省级研发平台,正在以牵头单位或主要参与单位的身份承担实施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2项、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7项,这些成绩听起来挺唬人的。
但客观来看,截止到目前的岷山环能,既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更不是专精特新,从公司员工学历构成来看,硕士以上学历只有5人、占比不到0.5%。就连招股书中公布的3名核心技术人员的学历,是两个大专、一个本科。
更别提公司现任副董事长何占源,是老板何秋安家的公子,1986年7月出生,连个大专都没考上,到现在还拿这个高中的学历,却刚进到岷山环能任职,就从技术总监助理开始干起来了。
写到这儿,力场君倒是有个疑问,这样一家员工学历构成的公司,怎么就拥有了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样的省级研发平台?是不是挺割裂的?
此外,围绕岷山环能,还有一桩好玩事儿。早在2020年7月,上市公司冀凯股份(维权)(002691.SZ)曾策划过收购岷山环能,但这项资本运作在一个月之后便宣告终止了,对此冀凯股份给出的理由是“对于标的资产的不确定性和或有风险无法确定并判断”。
但有个细节,力场君觉得很有意思。在当时冀凯股份发布的收购预案中,设置有业绩承诺和补偿安排,标准是标的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000万元、16000万元、20000万元、24000万元、28000万元。
但从此次岷山环能IPO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到2024年的扣费归母净利分别为7077万元、4614万元、6125万元和7299万元,相比当初给冀凯股份的业绩承诺,差了好几个量级。
力场君不禁作了一番推演:按照当初的业绩承诺,冀凯股份大概率得高溢价收购岷山环能的股权,并由此形成大金额的商誉;按照后来岷山环能实际经营结果推算,当初的业绩承诺指定是完不成,且相差比例很大,这就会导致冀凯股份的商誉被计提资产减值,形成冀凯股份的一笔重大损失。
叠加冀凯股份自己的经营也不争气呀,2021年到2024年要么亏一千多万、要么只能赚一千来万,始终游走于亏损的边缘,如果再加上一笔金额不小的商誉资产减值,不就成业绩爆雷了吗?
这么来看,幸亏当年没能收购成功,冀凯股份避免了一轮被割。而当前,岷山环能则计划到北交所自己来IPO了,是不是想着又来割一轮?力场君不好妄下结论,小伙伴们怎么看呢?